2007年12月20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钱塘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柯城“民工之家”让民工乐陶陶
喝闷酒、小搞搞的时光看看书、下下棋
见习记者 陈锦 通讯员 毛朝阳 叶建新

  冬日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,但没能挡住一拨拨外来民工的脚步。而当他们走进了“民工之家”,温暖便扑面而来:管理员递上热腾腾的茶水,图书阅览室里的报纸和历史书籍是文化的“火种”……12月18日晚,记者在衢州柯城区了解到,当地工会和社区为外来民工建起了一个个温暖的“民工之家”。
  18日晚7时25分,记者在柯城区双港社区的“民工之家”看到,活动室里,两名外来民工正下象棋,周围围满了“观战”的工友;隔壁一间是“民工夜校”,法律知识、科普知识讲座定期在这里举行。
  记者了解到,柯城区双港社区有外来务工人员1600余人,他们来自全国各地,有的在衢州务工已5年,但总缺少“家”的感觉。工作之余,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只能与老乡、同事逛逛街,或是喝闷酒、睡大觉,精神文化生活十分枯燥。2005年6月10日,在柯城区总工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,双港社区腾出几间闲置房间,成立了全省首个“民工之家”,免费为民工提供图书阅览、娱乐健身、夜校教育等服务。
  管理员王霞说,来“民工之家”的大多数是附近企业的外来民工,他们每天要接待30人左右。
  正在阅读《居里夫人传》的外来务工者马朝阳告诉记者,他来自江西省乐平市的一个偏远乡镇,如今在一个厂里做木工,“以前,每天下班后,我要么去赌博,要么去喝酒,没有其它业余生活;现在,我几乎每天都来‘民工之家’,看看书、看看报、还能听法律讲座,学到了很多东西。”
  柯城区总工会主席范菊仙告诉记者,他们定期为外来民工开展法律知识、科普知识讲座,提高民工的依法维权意识。“民工之家”自运行以来,总共接纳了3万余人次,民工夜校也多次开课,不仅丰富了外来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,也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稳定。